
一則重大科技新聞曾引起廣泛關注:蘋果公司表示同意支付9,500萬美元(約新台幣30.9億元)和解金,以解決與 Siri 語音助理隱私相關的爭議,讓我們深入了解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,以及身為使用者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。
事件始末
這個爭議最初源於2019年《衛報》的一篇調查報導,報導揭露蘋果公司當時委託第三方承包商對 Siri 進行品質控制評估,在此過程中,承包商可能會接觸到用戶的私人對話內容,這個發現立即引發了用戶對隱私保護的擔憂,並最終演變成集體訴訟。
影響與改進措施
為了回應這個爭議,蘋果公司採取了以下具體改善措施:
- 停止預設保留 Siri 對話錄音
- 取消第三方承包商的存取權限,改由蘋果內部員工進行品質評估
- 強化用戶對 Siri 數據的控制權限
- 即時刪除任何被判定為意外觸發的Siri錄音
蘋果也特別強調,Siri 的數據從未被用於建立行銷檔案,也未曾出售給任何第三方,許多 Siri 功能都是在設備端直接處理,無需將資料傳送至伺服器。
實用的隱私保護建議
如果擔心自己的隱私,可以跟著以下的步驟做去刪除紀錄
1. 點擊「設定」

2.選擇「Apple Intelligence 與 Siri」

3.點選「Siri 與聽寫記錄」

4.可以在這裡刪除現有記錄

本次 Siri 隱私爭議事件雖然帶來負面影響,但也為科技產業敲響警鐘,隨著 AI 語音助理、智慧家電等科技產品日益普及,用戶對個人隱私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。即便是一向標榜隱私至上的科技巨頭,也可能因為運營過程中的不透明,而引發用戶的信任危機。這提醒我們幾個重要觀點:
- 科技便利性與隱私保護需要取得平衡
- 使用者應主動了解並運用各種隱私保護機制
- 企業需要在產品開發初期就將隱私保護納入考量
- 政府監管與產業自律同樣重要
身為使用者,最務實的做法是了解產品的隱私設定並合理使用,這不僅能保護個人數據安全,也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,降低隱私外洩的風險。
在 AI 語音技術蓬勃發展的今日,如何在保障隱私的同時,善用語音創造更多可能,成為每位使用者的重要課題。
絕好聲創提供文字轉語音以及 AI 有聲書出版、製作服務,擁有眾多高擬真臺灣口音 AI 人聲,可以為有聲書提供更自然、更富有情感、更有臺灣味的聲音。
點擊瞭解更多: https://www.voai.ai